稳定的情绪与好睡眠息息相关
在最近的《2024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》调查显示,我国居民的平均睡眠时长为6.75小时,52%的大学生普遍存在熬夜现象,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和身体健康。
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孙洪强曾在央视受访时表示:有失眠的比没有失眠的人,得抑郁障碍的可能性要高两倍,两个是相互影响的,比如说焦虑障碍有入睡困难,抑郁障碍可能主要是一个早醒的症状。失眠的时间越长,发生焦虑和抑郁的比例就会越高。
除了主观熬夜人群之外,其实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人因客观的睡眠障碍而长期受失眠、多梦,睡眠浅等问题的困扰,该通过哪些方式能有效改善呢?
1. 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
尽量在同一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,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。避免在睡前进行过度刺激的活动,如剧烈运动、使用电子设备等。
2. 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
确保卧室安静、舒适、温度适宜,减少睡前蓝光刺激,营造有利于睡眠的环境。
3. 放松身心
睡前可以进行一些放松练习,如深呼吸、冥想、瑜伽等,有助于缓解压力,放松身心。
4. 适当运动
适当的体育锻炼可帮助缓解压力和焦虑,有助于促进睡眠。但应避免在睡前进行剧烈运动,以免影响睡眠质量。
如果失眠问题持续存在或加重,建议及时就医。医生会根据病情给出适当的治疗方案进行改善。
此外,多接触大自然或绿色生态环境可促进良好的身心状态,能有效缓解情绪不佳、失眠等症状。之所以绿色生态环境能让人产生良好的心理和情绪,主要是其空气环境中含有高浓度的负氧离子。而负氧离子不仅能促进良好的心态,还能有效促进睡眠。
在《负氧离子对健康人群睡眠质量影响初探》分享的实验结果中得出,在高浓度负氧离子环境下的人群更易获得高质量的睡眠状态,能更快进入睡眠,并且深度睡眠时间会更长。
生活中想要获得高浓度的负氧离子,除了多接触大自然外,也可以选择安全可靠的人工负离子制备技术产品,如低释压负离子释放技术等产品来帮助提升周围的负氧离子浓度,发挥负氧离子对机体的疗愈保健作用。
追求良好的情绪状态,最重要的是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,避免长期熬夜,毕竟好的睡眠质量不仅有助于提升自身免疫力,还能维持体内的神经系统、内分泌系统及循环系统等功能的正常水平。所以,年轻人追求的“情绪稳定”,需要拒绝熬夜,先从拥有好的睡眠质量开始。